欢迎你来到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动态 > 正文

健身行业发展历史(健身行业发展历史简述)

2023-11-16 8059 0 评论 行业动态


  

本文目录

  

  1. 健身运动历史及发展
  2. 健身器材的发展历史
  3. 高分悬赏:跪求中国60年来大众健身的历史

1、健身运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,当时人们通过各种运动来锻炼身体,以追求身体美。举石头的古老传统就是其中的一种。到了19世纪末,人们对肌肉的态度发生转变,开始将肌肉的发展视为人体美的一种颂扬。此时,举重项目演变为现代的举重运动,并在不同的文化中呈现出不同的面貌。

  

2、在中国,健身行业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。1986年,本·韦德在中国建立了“韦德健身学院”,标志着中国体育健身行业的开始。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加速了我国健身行业的发展,知名连锁健身品牌以社区配套设施的形式出现。2005年后,行业进入爆发成长期,各个新品牌和国外健身品牌入驻中国市场,行业竞争加剧,健身服务费用逐渐下降。2015年以后,互联网体育健身服务的出现促进了传统健身行业与互联网+健身商业模式的共生发展。

  

3、总的来说,健身运动的历史和发展表明了人们对身体美和健康的追求,以及健身行业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的不断进步。

  

中国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,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北京申奥的成功,为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,健身队伍的不断扩大为健身器材生产商带来浓厚商机。

  

2006年1-12月,中国体育用品工业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51,537,399千元,比2005年同期增长24.61%;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49,740,392千元,比2005年同期增长24.2%;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,821,317千元,比2005年同期增长18.62%。

  

2007年1-12月,中国体育用品工业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61,313,721千元,比2006年同期增长19.39%;2008年1-10月,中国体育用品工业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55,906,766千元,比2007年同期增长16.67%。

  

中国健身器材行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,一些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。特别是在国际市场缺乏知名品牌,产品附加值较低,同时,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,中国不少生产企业还处在仿制生产阶段,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。在消费领域,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,健身器材产品在家庭的普及率及用于健身运动的人均消费还很低。

  

因此,中国健身器材工业企业必须抓住新的发展形势,加大科技创新,努力提高产品质量,加强自主研发能力,有关部门应尽快制订出健身器材统一的技术安全标准,加强售后服务。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。

  

在中国,由于政治、经济发展等的原因,老百姓健身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。回顾我们从小到大的健身方式不难发现,健身内容也像流行时尚一样不断变化着。

  

20世纪50年代——广播体操风行天下

  

1951年,新中国成立不久,百废待兴,在群众积极搞建设的同时,急需一种最简单、最易普及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来提高国民身体素质。1952年11月24日,广播体操在这种政治、经济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。

  

“第一套广播体操现在开始!第一节,伸展运动……”

  

每天喇叭一响,千百万工人、学生随着广播做操,成为历史上破天荒的新鲜事。为适应不同人的健身需求,广播体操先后设计了8套,并且还为青少年设计了专门的体操,使广播操成为我国过去几十年中参加人数最多的群众健身活动之一。广播操主要通过身体各部位的屈伸活动,使运动即刻心率在120—140次/分左右,锻炼心脏效果最佳。

  

不过,这种依靠行政手段推广的健身运动过分强调了体育为生产、为国防服务,忽视了体育的对个体发展的作用,不利于调动参加者内在的健身积极性。

  

20世纪60年代——乒乓、游泳规模浩大

  

上世纪60年代,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健儿的胜利,鼓舞几千万中国人拿起乒乓球拍。从城市到农村,从工厂到学校,到处是木制、砖头做成的球台,乒乓球热规模空前。

  

另外,1957年毛泽东同志畅游长江也激发了亿万群众的游泳热潮,1965年6月1日上海组织的大型群众渡江活动,这场群众渡江活动历时两天半,全上海市有2.5万余人参加。

  

迄今为止,这两种锻炼方式仍然是国人健身方式中最普及的两种。

  

20世纪70年代——象征性长跑活动

  

上世纪70年代,群众健身方式中出现了一种新潮流:每到重要节日前,各省市都会举行群众长跑活动。这些活动常常会吸引上百万的群众参加,社会影响很大。如1974年11月,上海就组织了“锻炼身体,保卫祖国,上海———珍宝岛象征性长跑”活动,共有140多万人参加。

  

70年代前的群众健身大多缺少运动器材和场地,但参与率高,极大地促进了大众健身的发展。不过,这类活动普遍存在组织复杂、难以经常化的问题。

  

20世纪80年代——健身项目一年一个样

  

步入80年代,群众健身项目可谓一年一个样:83年一部《少林寺》让中国功夫热遍大街,84年飞碟游戏流行起来,85年的旱冰、86年的迪斯科健身舞和87年的呼啦圈成为青年中最热门的健身方式。在老年人中间,传统的太极拳开始恢复。

健身行业发展历史(健身行业发展历史简述)

  

在健身方式极大繁荣的同时,小型健身器材也不断涌现,能拥有一个拉力器或者是握力器成为当时男青年最自豪的事。1987年上大学的王庆美告诉记者,他从伙食费中省下钱为自己买了个弹簧拉力器,每天早晚练上十多分钟几乎成了必修课。

  

八十年代的群众健身开始讲究科学,运动前热身、运动后的营养等相关知识得到普及。

  

20世纪90年代至今——健身与世界同步

  

上世纪90年代流行“储蓄金钱不如储蓄健康”的观念,健身方式五花八门,各种健身方式几乎与世界同步。如今国际上流行的健身项目,从跆拳道、搏击操,到高温瑜伽、动感单车,中国市场上应有尽有。群众健身不仅是追求健康,同时也是追求时尚的表现。

  

如今群众健身内容的繁荣不仅表现在吸收外来健身方式上,许多50年代以来出现的健身方式也被很好地继承了下来。就连一度被中断的广播体操,也开始在相当多企业的职工中重新开展起来。

  

从建国50多年来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过程来看,政治环境、经济条件等外在因素对全民健身的影响相当大。但是,今后随着我国人民营养水平、广大人口受教育程度、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,体育价值观念的改变,余暇时间的增多,群众健身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。另外,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,在与世界同步的同时,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体育健身方式会逐渐居于主导地位。

  

以下是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的综述:

  

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,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,是体育工作的根本目标,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党和政府始终重视群众体育的发展,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,包括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(简称“劳卫制”)、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制度等。为了适应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,1995年6月,国务院批准下发了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》。《纲要》实施以来,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以构建亲民、便民、利民的体育服务体系为目标,努力开创群众体育工作新局面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
  

群众体育设施遍布城乡,为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。截至2004年底,我国各类体育场地共850080个,是建国初期的199倍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.03平方米,是建国初期的101倍。特别是“全民健身计划”实施以来,中央共投资建设了13批“全民健身路径工程”,建设全民健身路径1.1万条。在全国部分城市建设“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工程”157项,在老、少、边、穷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援建小型公共体育设施及“雪炭工程”318项。

  

群众体育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,基本覆盖了全国城乡,形成了中央、省级、地市级、区县级、街道(乡镇)的层次结构。为确保“全民健身计划”的科学化、规范化,各级体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了国民体质监测制度等,定期对群众体育现状进行调查,指导和规范群众体育健身活动。

  

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。从1957年到1966年,有4200多万人达到“劳卫制”和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。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》颁布以来,各地积极开展“亿万青少年儿童健身活动”、“亿万农民健身活动”等,“体育下乡”、“体育进社区”活动日益深入,“全民健身博览会”、“元旦登高”、“春节长跑”等活动特色鲜明,“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”全面启动,“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”活动深入人心。各类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红红火火,建国以来我国共举办6届农民运动会、8届少数民族运动会、7届残疾人运动会、9届中学生运动会和8届大学生运动会,创办并成功举行了3届以非奥运项目为内容的全国体育大会。据统计,我国目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达到总人口的28.2%。

  

经国务院批准,自2009年起,每年的8月8日为全国的“全民健身日”。第一个全国性体育节日的诞生,对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广泛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。围绕今年第一个“全民健身日”的到来,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,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

复制成功